内容简介
第一章 家世与少年时代
一 先祖
二 大家庭与父亲
三 启蒙的小学
四 塑型的初中
五 手足情深
六 成长的高中
七 抗婚
第二章 大学生活
一 不安静的书桌
二 深挚而悲苦的文化使命感
三 湘黔滇旅行团
四 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
五 成人阶段的人格“修炼”
六 艰苦的生活与真诚的友谊
七 艰难的时局和师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第三章 北大教师
一 黑暗岁月
二 反思“中华真精神”
三 新政权和新思想
四 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五 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一)
六 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二)
七 毛泽东主席的关注和接见
八 质疑日丹诺夫定义
九 《中国哲学史》与“四大块”
十 创办世界宗教研究所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在世界宗教研究所
一 批斗、抄家及国民党员风波
二 “五七干校”生活
三 眼睛失明
四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
五 《中国哲学史简编》与儒法斗争
六 “文化大革命”中的宗教研究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后在世界宗教研究所
一 宗教所恢复工作
二 培养研究生
三 创办宗教学专业和《宗教学讲义》
四 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
五 主编《中国佛教史》
六 主持编纂《中华大藏经》
七 主编《道藏提要》和《宗教词典》等
八 主编三部丛书
九 儒教问题与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一)
十 儒教问题与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二)
十一 关于办所方向的争论
十二 宗教研究方向的争论向社会蔓延
十三 《中国哲学发展史》写作组的分化
第六章 国图的工作与最后的日子
一 到了国图
二 主编《中华大典》
三 《中华大藏经》下编
四 四译《老子》
五 研究《老子》的结论
六 古籍整理思想
七 古籍整理与“守土有责”
八 特异功能与无神论学会重建
九 重建的无神论学会
十 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十一 建议和进言
十二 创建无神论研究机构
第七章 先生的为人
一 志向引导人生
二 从士大夫的清高到共产党员的清廉
三 在家里也应该是共产党员
四 爱惜和培养人才
五 为人至诚
六 黑白分明
七 直道与恕道
八 规矩与风度
九 活泼爱美的天性
第八章 先生的为学
一 深挚而悲苦的文化情怀
二 四个坚持和一个不坚持
三 中国哲学的发展:三个阶段
四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 文化传播的势差现象
六 继承优秀传统,批判封建主义
七 社会科学和群体智慧
八 脱贫与脱愚
九 教育问题——科举与蒸馒头
末章 他也会倒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