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章 婺源蚺城传统社会的文化与经济&陈爱中
一、概况
二、蚺城营建与街市的形成
三、朱文公祠与朱氏宗族
(一)族谱之编纂
(二)文公祠
(三)地仙吴景鸾指挥“下黄金”传说
四、文化
(一)教育
(二)徽剧
(三)元宵迎舞“板龙灯”
(四)“鼓吹”、“串堂班”
(五)“地戏”、“抬阁”
(六)寒食节游“火锨菩萨”
(七)农历四月八日佛诞游神
(八)婺源县城内的主要庙宇
五、经济
(一)木材
(二)茶叶
(三)工业、手工业
(四)运输业
(五)商品批零业
(六)牙行
(七)饮食服务业
附录:《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
第二章 沱川乡余氏宗族与民间信仰&汪发林
一、沱川乡概况
(一)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与交通路径
(二)行政区划与姓氏分布
二、沱川余氏衍变考略
(一)始迁祖与始迁缘由
(二)分房与世系
(三)历修宗谱
(四)有关沱川余氏来历的传说
三、篁村篇
(一)篁村概况
(二)篁村周围的寺庙和庵堂
(三)篁村历史名人
(四)篁村余氏宗族的兴盛与式微
(五)宗族制度下的行会议事
(六)篁村民间习俗小辑
四、理坑篇
(一)理坑概况
(二)理坑村周围的寺庙和庵堂
(三)理坑历史名人
(四)理坑村的余氏宗族制度
(五)舞狮
(六)抬阁
(七)驱鬼送瘟
(八)打五猖
五、鄣村、燕山篇
(一)鄣村、燕山概况
(二)鄣村、燕山周围的寺庙和庵堂
(三)鄣村、燕山的历史名人
(四)鄣村、燕山的余氏宗族制度
(五)鄣村、燕山的“女士绅”
(六)鄣村、燕山民俗小辑
附录:《沱川余氏宗谱》各序及其他
第三章 庆源村的村落文化&汪发林
一、村庄历史与基本格局
(一)有关庆源村庄格局的传说
二、居民与民居
(一)历史变迁与村庄范围
(二)姓氏、宗族与家族
(三)民居形制与特色民居
(四)商业
三、宗教、民俗
(一)主要庙宇
(二)春节
(三)中秋
(四)傩舞、狮班、鬼班
(五)目连戏
(六)民间故事
四、传统文化与教育
(一)庆源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历史渊源
(二)私塾与学馆
(三)庆源民间的教育理念及文化名人
(四)民国时期的庆源教育
(五)关于詹新淦
五、地主与农民
第四章 凤山村的查氏宗族、经济与民间信仰&汪发林 毕新丁
一、交通、地理
二、行政区划、人口、姓氏
三、凤山村查氏宗族
(一)始迁祖与始迁缘由
(二)凤山村查氏世系衍变考略
(三)凤山查氏迁徙、建村顺序
(四)凤山查氏历代主要迁徙外地
(五)凤山“查氏十三门”
(六)历修宗谱
(七)凤山村查氏的主要祠堂
(八)凤山查氏宗族的科举人物
(九)凤山村现存的主要古建筑
(十)清明祭祖
(十一)凤山查氏宗族的族规
(十二)凤山查氏宗族的式微
四、凤山村的传统经济
(一)凤山村历史上的商业名人
(二)茶商
(三)木商
(四)凤山村的商业老街
五、宗教、民俗
(一)寺庙庵堂
(二)春节及灯节
(三)四月八
(四)端午
(五)七月半
(六)目连戏
(七)度孤
(八)建房习俗
附录:《婺源查氏族谱》序跋
第五章 婺源古县治清华的宗族文化与传统经济&胡兆保
一、清华旧貌
二、清华胡氏宗族
(一)定居
(二)祠堂
(三)祠祭
(四)胡氏的科举成就
(五)谱牒
三、传统经济
(一)茶叶生产
(二)商业
(三)手工业
(四)运输业
四、文化民俗
(一)乡村娱乐
(二)宗教信仰
附录:古碑文、谱牒序、基志铭
第六章 思溪、延村的氏族与传统经济&朱德馨
一、思溪、延村地理与历史区划
二、思溪篇
(一)俞氏宗族的繁衍及村落的形成
(二)传统社会的经济状况
(三)民俗、文化、古迹
三、延村篇
(一)延村概况
(二)延村程氏与沱川金代的迁入
(三)经济:延村程氏敬爱堂湘浦公的发迹故事
(四)群体民居的形成及古建筑
(五)民间信仰
附录:《泗水俞氏支谱序》、《思本堂记》及其他
第七章 下溪村的村落文化、社公坛与社祭&程剑峰
一、下溪村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区划
二、下溪程氏宗族的源流与发展
(一)宗祠
(二)祠祭
(三)支祠与谱牒
(四)宗族管理
(五)社会公益
(六)与其他宗族的关系
(七)宗族的主要人物
三、村落风水格局与主要庙宇
(一)村落迁居的风水传说
(二)龙溪改造
(三)水口
(四)七星井
(五)社公坛
(六)莲花堂
(七)文昌阁
(八)关帝庙
(九)观音庙
(十)五猖庙
(十一)泗洲庙
附录:《下溪村八甲会序》、《溪源护公支谱序》
第八章 龙尾村的宗族与民俗文化&江明亮
一、龙尾村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区划
二、龙尾萧江氏宗族
(一)龙尾萧江氏的迁居历史
(二)萧江氏的源流
(三)龙尾萧江氏宗族的繁衍
(四)龙尾江氏族谱
(五)龙尾萧江氏祠堂
(六)龙尾萧江氏族主要坟墓
(七)龙尾与其他宗族的关系
(八)龙尾宗族的主要人物
三、龙尾村落风水
(一)龙尾村的水口
(二)龙尾村的布局
(三)龙尾的家居风水
(四)龙尾的山脉
四、龙尾村的新年民俗
(一)春节
(二)初七日老春祭
五、龙尾会次
(一)永兴灯会
(二)隆德会
(三)长明社会
(四)永丰会
(五)追远会
(六)金竹坞清明会
(七)新冬至会
六、龙尾法坛
(一)龙尾法坛的修建
(二)法坛历代的修缮与重建
(三)龙尾法坛会与法坛祭祀
(四)轮次和租单
(五)龙尾法坛祭祀与民间信仰
七、龙尾村的经济
(一)农业与手工业
(二)商业经济
附录:《弥四公祠碑》、《弥四公坛祠记》
第九章 江湾村老街市与传统经济&吕六斤
一、木行
二、茶行
三、米行
四、手工制造业
(一)缝纫
(二)五金制造
(三)皮革
(四)纸扎
(五)装裱、篆刻
五、饮食服务业
(一)面馆糕点
(二)屠行、酱坊
(三)酒坊店
(四)豆腐店
(五)客栈饭店
(六)伞店
(七)砖工店
(八)理发店
(九)中医
六、商品批零业
(一)布匹
(二)杂货
(三)药材购销
(四)黄烟
(五)土产
七、运输业
(一)水运
(二)挑夫
(三)独轮车
第十章 坑头村的风俗与传统教育&洪忠佩
一、坑头村潘氏宗族概况
二、风水人脉
三、族谱
四、祠堂与祭祀
五、坑头村潘氏与其他家族的关系
六、寺庙、会次、风俗
(一)汪帝庙
(二)祭汪帝
(三)寄世汪帝
(四)桃源观
(五)社公庙
(六)土地庙
(七)各种会次
(八)荡街
(九)出行
(十)放水灯
附录:祭汪帝文、桃溪宗祠祭文及其他
第十一章 翀田村的街市与传统经济&洪玄发
一、概况
二、翀田村街市的形成与历史变迁
三、街市经济
四、宗族
(一)族谱
(二)翀田村居派和迁派
五、宗族人物
六、民间信仰
附录:谱牒序、祠堂记、谱学和村基
第十二章 游山村的宗族、经济与民间信仰&洪玄发
一、宗族
二、民国《董氏家乘》
三、祠堂
四、坟墓
五、与其他宗族及大小姓的关系
六、经济
(一)董氏的族田
(二)董氏之“弃儒业贾”
七、民俗
(一)民间信仰
(二)岁时节日
附录:《凤游董氏家乘》序跋
第十三章 汪口村传统社会的宗族、经济与民俗&毕新丁 汪发林
一、历史地理
(一)汪口村得名由来
(二)人口、姓氏分布状况
(三)道路与交通
二、汪口村俞氏宗族
(一)婺源俞氏来源考略
(二)汪口俞氏衍变
(三)民国时期仍存的汪口俞氏的主要祠堂
(四)祭祖仪式
(五)大小姓的关系
三、汪口村的教育
(一)历代科举成就
(二)私塾
(三)心远书院
(四)养源书屋
(五)存舆斋书院
(六)民国时汪口的小学教育
四、汪口村历史名人简介
五、汪口村现存的主要古建筑
(一)大夫第
(二)一经堂
(三)懋德堂
(四)生训堂
(五)守训堂
(六)俞运行宅
(七)俞永钦宅
(八)养源书屋
(九)政德堂
(十)慎知堂
(十一)述德堂
(十二)曹公桥
(十三)现存其他古建与古建遗迹
六、传统经济
(一)农业
(二)平渡堰
(三)茶业
(四)商埠与商业经济
(五)义仓
(六)渔户行会
七、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
(一)汇源禅院
(二)关帝庙
(三)财神庙
(四)三相公庙
(五)文昌阁
(六)胡王庙
(七)碧云庵
(八)肇麟庵
(九)栖真观
(十)社公社母庙
(十一)野云庵
(十二)涌泉庵和胜泉庵
(十三)龙船庙
(十四)上齐云山拜菩萨
(十五)阳会和阴会
(十六)求雨
(十七)做冬福
八、逸闻与传说
(一)俞敬仓告官毁应虹坝
(二)岳飞破石
(三)谢娘凸的传说
(四)新峰塔的传说
(五)雷击奸商五良公
附录:谱牒序、形胜记、墓志铭及其他
第十四章 太白镇的传统经济&吕六斤
一、概况
二、大白镇的航运
(一)船运
(二)排运
(三)渡运
三、太白老街的经济
四、玉坦村(玉川)的传统经济
(一)棉纸业
(二)鸬鹚排
第十五章 婺北的道士世家与民间斋醮活动&汪发林
一、漫说婺源道教发展史
(一)与婺源毗邻的三大道教名山
(二)婺源道教发展概况
(三)婺源历史上的著名道人
(四)清未民初遍布县境的道教宫观和法院
(五)道教名村通元观
(六)道教名村晓庄(详见本章第二节第二目)
(七)道教名村李坑
(八)道教名村东山
(九)道教名村白坞和白山
(十)道教名村上严田
(十一)道教名村岩前
(十二)婺北道教名观——天井山朝宗观
(十三)武口至真观
二、婺北道士与齐云山道教的历史渊源
(一)道教名山齐云山
(二)道士名村晓庄
(三)段莘一带道士与齐云山的关系
(四)齐云山的分房与道院
(五)民国时期段莘一带的从业道士及其后代简介
(六)现今齐云山道士简介
三、婺北的道士世家
(一)婺北道士群形成的历史原因
(二)婺北道士世家举隅
四、婺北道士的民间斋醮活动
(一)法事分类与道场布设
(二)甲路太医祠禳星金鸡道场
(三)神像开光道场
(四)中元禳灾道场(秋醮)
(五)解猖道场
(六)扶乩
(七)超度亡灵道场
附录:民间抄本道士科仪书(九类)
第十六章 婺源的风俗与民间忌讳&朱德馨
一、婚姻嫁娶
二、生辰寿诞
三、死丧殡葬
四、时节习俗
五、日常规矩
六、民间信仰
第十七章 婺源地区的宗教: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陈丽华
一、前言
二、唐代前后:佛教兴起
三、宋元:经济发展与地方神的冒升
四、明清:商业、宗族、地方庙宇
五、结语:传统社会的宗教与拜祭
第十八章 婺源民间道法科仪&朱德馨编写 何小牛提供藏本
一、丧事
二、道场科仪
三、常规法部节文辑录
附录:江西省婺源县的寺庙&陈丽华
本研究项目大事记&卜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