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章 农家学子
塘下小村
发蒙
进城读书
从“水产”到“河海”
第二章 “五四”青年
“河海”的教育
“自我”的觉醒
在“五四”浪潮中
笔锋初试
传播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找求光明之路
留法预备班
“松圃”工读
赴日本留学
探求中的曲折
决心“做一个小卒”
第四章 投身新文学运动
改习文学
赴美勤工俭学
在柏克利的译事
长篇小说《旅途》
三幕话剧《青春的梦》
第五章 走进共产党的行列
从二女师到川东师范
主编《南鸿》周刊
川师学潮中的搏击
别重庆的朋友
“我要加入CP!”
职业革命第一站
第六章 留学莫斯科
到莫斯科去
中山大学的学习与纷争
“红色教授”
反对“立三路线”
第七章 在白色恐怖下
回国
批判“取消派”
在“左”倾的歧路上
“歌特”的反“左”文章
第八章 在红色国土上
从上海到瑞金
反“罗明路线”
挣脱“左”的桎梏
“博洛矛盾”
毛洛合作
战略社论
第九章 历史转折
“中央队三人团”
长征路上的争论
遵义会议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挑起历史的重担
会理会议前后
第十章 从会合到分离
一、四方面军会师
芦花——沙窝——毛儿盖
危急时刻
找到了落脚点
第十一章 大变动的前夜
初到陕北
成家
提出新的战略、策略
改变对富农的策略
主持瓦窑堡会议
东征和西征
接待美国记者斯诺
指导白区工作
联合东北军
战胜分裂,实现三大主力会师
第十二章 西安事变前后
对“蒋”策略的演变
确定“逼蒋抗日”方针
提出“民主共和国”口号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之行
第十三章 跨入新阶段
迎接全国抗战的到来
国共谈判
洛川会议前后
反对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批判张国焘
在六届六中全会上
第十四章 主管宣传和干部教育
党内职责的变动
延安马列学院
编著革命史教材和出版马列著作
论青年修养和党的建设
宣传鼓动提纲和文化工作政策
第十五章 整风前后
“还账”与“补课”
陕北、晋西北调查
出发归来
总结历史经验
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第十六章 在东北
从延安到哈尔滨
宁安蹲点
建设战略后方——合江
探索经济建设基本方针
在辽东省委
第十七章 外交十年(上)
准备到联合国去
就任驻苏大使
巡视驻东欧六国使馆
关心国内经济建设
出席日内瓦会议
第十八章 外交十年(下)
外交部常务副部长
致力外交战线基础建设
改进对驻外使馆的领导
对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的卓越见解
第十九章 庐山蒙冤
忧虑与沉思
山雨欲来
七月二十一日的发言
打成“反党集团”
第二十章 罢官后的求索
下庐山
“特约研究员”
科学的共鸣
思想的波涛
第二十一章 南方调查
调查的契机:七千人大会
戴着“帽子”搞调查
读列宁著作的批注
“集市贸易意见书”
“包产到户”笔记
第二十二章 再次打击下的理论创造
八届十中全会之后
所谓“张孙反党集团”
提出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
关于阶级斗争的哲学思考
第二十三章 动乱年代
风暴袭来
二百一十九起“接待”
“六十一人案”
五百二十三天“监护”
遣送肇庆
肇庆文稿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脚印
到无锡落户
在重病中
冰冷的葬仪
历史的回声
张闻天生平大事年表
初版后记
修订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