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详情

《绿野木禾 雷明德文集》_雷明德著_96016037_9787224089608

【书名】:《绿野木禾 雷明德文集》
【作者】:雷明德著
【出版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9
【页数】:454
【ISBN】:9787224089608
【SS码】:96016037

最新查询

内容简介

一、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对自然地理学的几点认识(1961年12月—1962年1月)

社会主义祖国孕育着地理学科向地理科学的飞跃(我国地理学的历史、现实与面临的任务)——学习钱学森关于建立地理科学的思考(1989年11月25日—1991年3月12日)

立足优势,开发西北,迎接内陆文明新时期(1991年10月31日)

从黄土高原开发研究谈地理科学发展(1991年11月7日)

漫话人类文明与环境资源(1998年10月10—22日)

二、植被地理、植被与植物资源

晋西中阳南川河中上游河沟植被调查简报(1955年10月)

陕北长城沿线、内蒙古伊盟南部沙区植被(1962年10月)

陕西省宝鸡市辖区的植被及其与农业生产(1974年10月25日)

陕西植物被区划中的两点争议及浅见(摘要)(1979年9—10月)

陕西省1:50万植被类型图图例系统试拟——附:陕西省1:225万植被类型图图例(1981年7—9月)

陕西省植被研究简史(1983年12月10日)

沙棘的起源与开发利用(1986年2月10日)

陕西省植被资源(1987年5月25日)

陕北的草原类别和草原区界(1987年9月10日)

略谈沙棘资源的调查与评价(1990年12月28日)

耀县苹果、花椒和几种杂果栽培及生产现状调查简报(1992年5—10月)

杜仲种子育苗技术(1995年3月5日)

十年动乱后的陕西植被研究与《陕西植被》的出版(2000年8月29日)

陕西植被研究简顾(2001年11月22—25日)

植被图可能提供的地理信息(2003年7月25日—8月26日)

种养结合畜禽并举,促进苹果生产——对铜川市“公权”果业公司的建议(2005年4月4—10日)

三、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保护

略论旅游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内容和对我国旅游地理的展望(1992年9—10月)

再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1994年6月10日)

我国旅游地理学二十年回顾与展望(为宁大地理系拟报告提纲)(1997年10月1日—11月7日)

试议当前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1993年9月28日—10月2日)

再议旅游资源及其持续开发(1995年7月25日)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带战略性问题——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1992年4月3—9日)

略论风景植被(1991年4月14日)

漫话休闲游(1995年7月18日—8月20日)

文化在公园休闲中潜移默化(1997年6月30日)

陕西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旅游事业的发展(1988年12月15日)

陕西省区域旅游再探(1989年6月1日)

简议西安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旅游规划(1984年5月5日)

咸阳市旅游业规划的自然基础(1992年7月6—7日)

新疆阿克苏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自然、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研究(2004年10月20日)

广东省南海市西樵山景区的旅游开发浅谈(1997年5月28日)

四、国土资源、区域开发

江山如此多娇——富饶美丽的中华(1981年12月5—25日)

春夏沙暴寒雪袭 何时风和日丽宁——春夏读报有感于沙尘暴(2006年4月24日—8月6日)

追思与建议我国沙区的治理和研究——从沙尘暴肆虐引起的思考(2006年4月24日6月15日)

陕西省国土资源的简况和特征(1982年4—5月)

陕北、内蒙古长城沿线的毛乌素沙漠(1959年10—11月)

简议陕西国土资源研究(1990年12月25日)

农历六月太白山能积雪吗——“太白积雪六月天”质疑(1998年1月16—18日)

五、黄土高原治理、关中的保护与开发

继续学习 重视植被 切实贯彻——祝贺我国水土保持法诞生一周年(1992年6月30日)

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前进——参加国家水土保持工作研讨和考察的体会(1973年5月24—28日)

参加毛乌素沙地的四次考察(1999年3月28日)

恢复植被与保持水土是黄土高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78年2—10月)

陕北主要水土保持林草植物108例(摘要)(1986年10月12日)

我国黄土高原持续开发和治理的思考(1993年6月12日)

陕北无定河流域治理的启迪(1989年11月15日)

关于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问题——一个地理工作者对宝鸡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纲要的浅见(1973年8月12日)

耀县树林沟坡开发治理试验研究提纲(1993年6月2—10日)

黄土高原开发及其在耀县的实践(1994年2月20日)

耀县旱塬立体种植模式试验报告(1997年6月30日)

六、西安市政区调整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建设

行政区划与西安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探讨(2004年3月31日—2007年1月15日)

西安市旅游分区试拟(1995年12月12日)

区划、规划与西安的城市建设和管理(1997年12月26—28日)

城市生态学与西安的管理和建设(1997年12月26—28日)

西安古城墙游览区的历史抉择与开发思考(1995年5月10日)

西安古城墙外壕沟应该怎样改造的建议——并议西安“城区”建设的设想(2004年10月20日)

建设和保护绿色植被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对西安市城市规划和生态绿化的建议(2002年4月10日)

西安市秦岭山地绿色旅游开发的初步建议(1995年12月12日)

对秦岭山区开发建设和保护的建议(2000年7月3—13日)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构想——以长安县中心腹地为例(1994年11月5—14日)

长安东佛保护性开发利用——对保护和开发沣峪的建议(1998年8月13日)

保护沣峪环境,开发沣峪资源——对保护和开发沣峪的建议(1998年8月13日)

七、高等地理教育、教学、教材

对现阶段自然地理学及其专业教育的认识和现阶段教改中若干问题的意见(1961年4月)

对当前我国高等地理教育的一些浅见(1994年5月1—8日)

做一代地理意识的塑造者——对当前地理教育的一些思考(1996年6月15—18日)

在植物地理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1987年7月18日)

《陕西植被研究》与教学和为大农业生产服务的探索(1987年8月14日)

略议专业教学中选修课的开设与选修(1988年10月5日)

抓教材 抓备课 抓育人——十年教学工作简顾(1989年3月5日)

《旅游地理学讲义》的《说明》和《附白》(1984年1月10日)

八、母系简史、忆师

百年老系 风雨沧桑——西北大学城市资源学、环境科学系(原地理系)事略(节)(2002年3月5日—7月10日)

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40年——1952—1992年(1999年3月28日)

陕西省地理界元老——黄国璋教授诞辰100周年(1996年5月29日)

我的导师——傅角今教授(1994年1月25日)

严谨热忱绘美舆——傅角今教授百年华诞忆(1996年10月10日)

九、学会发言 为书作序

洵河规划工作中的体会——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理专业会议上的发言(1958年12月28日)

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做好山区农业区划工作——陕西山区农业经济开发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发言(1986年11月26日)

地理工作者应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在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7年12月28日)

陕西省地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开幕词(1992年4月28日)

太白山是陕西的骄傲,应切实保护——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1996年10月14日)

陕西省地理学会步履五十年简顾(1999年3月25日)

为资源植物沙棘的合理利用开路——《沙棘栽培及开发技术》序(1985年5月25日)

不幸与幸的深刻记忆——为《营养野果资源开发实用技术》序(1986年1月25日,1991年1月15日)

读《秦巴山区土特产趣话》书稿(1988年11月28日)

故乡山河秀——《陕西省铜川市地理志》序(1989年10月15日)

宣传和开发三门峡市旅游业——《三门峡市旅游开发文集》序(1992年10月25日)

了解秦巴、开发秦巴、保护秦巴——推荐巫其祥编著的《秦巴山区土特名产》(1993年6月15日)

栽培优质杏为黄土高原地区脱贫——《优质杏的栽培与加工》序(1994年12月8日)

尊崇惠世之劳——《铜川旧志拾遗》序(1996年6月10日)

高等学校旅游地理教学研究会的脚印——《旅游地理纵横谈》序(1997年4月20日)

喜秦岭研究的又一成果——《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序(2000年10月15日)

认识和开发石柱的简明读本——《石柱地理》序(2002年3月28日)

适应 驾驭 用才智诚信开创 依勤奋艰苦成就(2005年7月14日—8月6日)

十、其他

国庆赏月忆总理颂山河(1998年10月5日)

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汇报简纲(1990年5月16日)

世纪之交话春节(1999年2月4日)

关于市场经济的拙见(1993年1月14日)

斋墙内外忧儒雅——记西大新村内外环境(1994年8月10—25日)

勤奋、敬业在实践中探创新理论——祝贺地理学家刘胤汉教授80华诞为地理学奉献60年(2007年6月4日)

旧事新录两则(2008年2月1日)

编后语

附录